(外院通讯员 王瑛 呙小云)2022年1月15日上午,外国语学院党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由外院党委书记陈丰杰主持,校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宋双伟出席,外院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参加。

会前,根据民主生活会工作安排,外院党委作了充分认真准备。一是制定民主生活会方案。学院于1月6日制定了《外国语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和《外国语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议程》,对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时间、会前、会中、会后各环节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经过班子讨论和征求干部意见后以文件形式印发。二是开展专题学习。于1月7日召开了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关于开好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文件精神,学习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班子成员认真自学了民主生活会指定的学习文献材料。通过集中研讨和个人自学,进一步增强开好民主生活会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三是广泛征求意见。1月8日开始以谈心谈话、书面、QQ、电话等方式征求意见建议,查找问题。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梳理后全部采纳,并在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个人问题和整改措施中得以体现。四是深刻查摆问题。班子成员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重点从“五个带头”方面进行一一对照检查。五是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和发言提纲。班子和班子成员个人的对照检查材料深入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见人见事见思想。党委书记负责起草学院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其他班子成员认真撰写个人发言提纲。民主生活会方案、议程和班子对照检查材料经征求班子成员和干部意见建议修改后报分管校领导审阅,院党委书记审阅了班子成员个人发言提纲。

会中,根据会议议程,陈丰杰首先代表院领导班子报告上次民主生活会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和本次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情况,代表院领导班子作对照检查。随后,班子成员依次分别进行发言,按照对照检查,检视自身问题,作自我批评,其他班子成员分别提出批评帮助意见。班子成员紧扣民主生活会主题,认真对照“五个带头”,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自我批评敢于刀刃向内揭短亮丑,查摆问题实事求是,剖析根源深挖思想,整改措施明确有力;相互批评出于公心、直截了当,把问题点在思想上、工作中、生活中,提在明处,说在实处。大家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帮助同志找准了问题、分析了原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达到了扯袖提醒、红脸出汗的效果;党员领导干部们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接受、严肃认真对待批评意见。会议达到了坦诚相见、加深了解、互相帮助、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的目的。
宋双伟全程参与了民主生活会,边听边记,不时与班子成员进行交流,询问有关情况,并对会议作了督导点评和指导性讲话。
宋双伟指出,外国语学院召开了一个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主要体现在会前准备充分,准备较早、效率很高,征求意见广泛,集体学习、谈心谈话、撰写材料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执行,材料写的认真、会上讲的认真、自我批评态度严肃认真,规定动作不走样;检视问题严肃认真,问题找的准、原因分析透彻;开展批评很真诚,从关心帮助同事、关心学院发展的角度出发,问题点在实处、痛处;班子和个人的整改措施有力,整改方向明确具体。
宋双伟强调,一要再梳理、明思路。班子要以民主生活会为契机,认真梳理2022年工作重点、难点、短板,结合“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出路。二要强措施、补短板。高质量发展,抓内涵发展是关键。要结合年度目标任务,结合学院发展目标,在人才培养、学科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找准补齐短板,加快学院发展。三要明职责、抓落实。要对重点工作和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出成绩。要制定有力有效措施,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工作督办落实,狠抓工作落实落地。四要抓党建、强引领。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党委和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全面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一岗双责”,抓紧抓好党支部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宋双伟要求,外院党委和班子成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头牢记我们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心怀“国之大者”,贯彻新发展理念,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聚焦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续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认真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汇聚全院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再鼓干劲,苦干实干,争取更大荣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审稿: 张婷婷